【文明宝山】其乐融融过寒冬 湖州会馆2021年12月活动回顾
12月的下半旬太让人记忆深刻了,连续几个寒潮把湖州会馆的保安大叔冻懵了,但是为了保持疫情期间空气流通,也为了让路过的行人都有机会进馆里看一看,湖州会馆依旧敞开大门,迎接着来自各方的朋友们。
12月回顾
虽然天有点冷,不过湖州会馆的活动依然如火如荼地顺利开展!
在刚刚过去的12月,湖州会馆6大板块各类活动共举办27场;
接待单位集体参观4场,入馆的散客人数超过100人次;
赶紧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些深刻在脑海的瞬间!
精彩回顾
工匠精神进会馆 太爷爷辈的“小鞋匠”
之所以要先写这一场活动,着实因为小编心怀“愧疚”,在活动之前,我们真没有预料到,今天来会馆为大家服务的这位“小鞋匠”已经88岁高龄。
他叫杨银其,生于1933年9月。1947年只身来到上海,还未成年的他就开始跟着鞋匠师傅当学徒。1956年进入了国营黄浦皮鞋厂,制鞋修鞋这个行当一干就是43年,1999年退休后,杨老舍不下这门手艺,在中华新路455弄门口支起个小摊子,成了来往路人眼里的“小鞋匠”。
直到2018年,旧区改造,修鞋摊子摆不成了,大伙都以为这下杨老可以正式“退休”了!没想到,他竟然自愿成为了一名志愿者,到处参加各个社区的便民服务,每月最多参加22场活动。加入志愿者行列那年,他85岁。
第一次联系杨师傅是在11月底,电话那头的他思路清晰,除了告知我不会使用微信,一切沟通都挺顺利。12月22日,下午1点30分,离活动开始还有30分钟,老杨师傅拖着一辆有些陈旧的拖车进入了会馆。“老伯伯,你是想进来参观的吗?”保安大叔照例询问。“我是来摆摊子帮人修鞋的”老杨的回复让保安大叔吃了一惊,因为杨师傅的年龄着实看上去有七十多岁,怎么还会来摆摊,赶紧叫我下楼。我问候了杨师傅,声音和电话里的一样,确认今天“工匠精神进会馆”活动的主角就是眼前的这位沧桑但却精神的老人。
老杨师傅的工具箱是我搬的,连小拖车足有20斤左右。老人上楼后刚坐下,已经从拖车里掏出了一条厚实又沾满维修痕迹的垫子放在了腿上。接着熟练地打开一个手提箱,里面整齐的装着各种修鞋工具放在右手地上,一个个玻璃罐子装着各种鞋钉鞋根配件,被放在另一侧身边,动作利索,绝对看不出是个接近90岁的老年人。
老杨接待的第一位“顾客”是从青云路赶来的徐阿姨,特地带了两双鞋子,一双脱胶,一双掉了鞋跟。整个维修的过程,老杨几乎没有说话,铲胶、打磨、上胶、缝合加固,一气呵成,只有在第二双鞋需要用力钻洞的时候,我们听到了他使劲用力不自觉发出的“嗯”。接下来,从家里赶来的张姐和李阿姨,都带来了需要修理的鞋子,这一个多小时,杨师傅注定是没有停歇的机会了。等待修鞋的过程中,大家都细细地观察着老杨师傅,猜测着他的年龄、他的经历,讨论着现在越来越难觅的手工修鞋匠人,修完自己的鞋子仍不愿离开。最后来的“顾客”老张,本想着赶个末班车,提溜着一双老皮鞋想换个鞋底,阿姨妈妈们竟然集体劝老张回去,因为大家心里都知道,老人家太辛苦了,全程靠手工,所有的鞋子修下来,老爷子恐怕至少多干两个小时。
如果这是一场修鞋的便民活动,或许并不算成功,最后很多人都没修成鞋子。因为即使加了半小时,老杨也才修了5双。如果这是一场学习活动,它是成功的,这位88岁的“小鞋匠”用将近两小时的无声徒手劳作告诉大家什么是专注,什么是匠心,什么是“一行能做一辈子”。
大家说
老工匠杨银其
“我不累,我现在1个月还可以摆20天修鞋摊,我很高兴!”
一片精致典雅充满芬芳的蜡片拉近了青年职工和侨联阿姨们的友谊!12月28日,湖州会馆里欢声笑语,香气四溢,宝山路街道新联会和新侨驿站发动职工和居民共赴这场“香味之约”。
下午2点,15位新朋老友齐聚在湖州会馆,香薰手工老师一边分发材料一边向大家介绍制作所需的器具和模具,随后详述了香薰蜡片的制作方法、干花挑选和摆放的窍门。参与者个个聚精会神,跃跃欲试,有一些已经忍不住开始挑选自己喜爱的花朵和材料。
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,选择了不同香味的精油,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和剂量,小心翼翼地倒入模具中,待蜡油凝固后,大家纷纷在老师的指导下,开始用干花装饰蜡片。有些职工动手能力特别强,美美的摆盘,刻意的留白,每一步都计划得井井有条;有些则不是很满意自己的成品,纷纷向老师求助,经过老师的创意搭配,活动参与人一个个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!期间,新联会的职工青年和新侨驿站的阿姨们在活动中互相协助,相互提出美化的建议,为最后香薰蜡片的成品出谋划策,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。最后,大家根据各自的喜好动手调配精油与蜡油的组合,并用色素调整蜡油的颜色浓淡,待冷却凝固后,一个个精美的香薰蜡片就诞生了。
左右滑动查看更多
大家说
两新职工小张
“今天差点做失败,还好是旁边的姐姐提醒我顺序错了,要谢谢她!我已经把作品发朋友圈了!”
年末大欢聚 醒狮灯笼DIY
醒狮文化在中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,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豪气。同时也因为它具有浓烈的吉祥寓意、喜庆的色彩,以及烘托气氛的渲染能力,使之成为国内外备受欢迎的潮流文化。湖州会馆特地把这场醒狮手工灯笼DIY的活动放在了2021年的最后一天,就是希望借由这个机会感谢为社区无私奉献的志愿者——参与创城复评辛苦工作的小马甲们。
活动当天,湖州会馆座无虚席,热闹非凡,来自多个居委的小马甲们与职工一起“做灯笼”。活动伊始,老师结合潮流文化为大家讲述了醒狮的特点和灯笼制作的整体流程,大家边听边开始熟悉每个配件。制作醒狮灯笼虽然有基本的操作流程和方法,但是真正到制作的时候还是考验每个参与者的审美偏好、细心程度和动手能力。眼睛距离大,变成了对眼、上扬的精神眉变成了八字眉、狮子的长胡子配件硬是被搭配成了保暖围巾,这些有趣搞笑的场面一次次的出现,大家各自“欣赏”,互相“吹捧”,整个DIY过程欢声笑语不断。
辛苦了一年的小马甲们需要这样的欢乐,值得这样的相聚,希望他们能像手中的挥舞的醒狮灯笼一样,来年神采奕奕,奋勇当先,继续为社区为大家“舞”出精彩!
大家说
街道市民巡访团李恒芝阿姨
“年末最后一天还能这么开开心心的聚在一起做手工,真好!”
追忆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纪录片观摩
湖州会馆不仅有各种热闹的互动活动、学习活动,其实在定期安排里,红色电影展映也受到大家的欢迎。在湖州会馆看电影的确有不一样的感受,尤其反映中国精神,描绘红色历史的影片,在这样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场馆里静静地欣赏,总是更能让人产生更多的共鸣。
12月15日播放的这部影片也创造了会馆“初心映像—红色电影播映”上座率最高记录。
纪录片《保家卫国——抗美援朝光影纪实中国》,这部评分达到9.6分的纪录片在电影《长津湖》热映之后上线,增进了大家对抗美援朝历史的进一步了解。
影片的介绍这样写道:这部文献纪录片,由张涵予解说。影片以首次独家披露的真实影像、中美韩朝四国珍贵的战场纪实画面,以及抗美援朝摄影队耄耋老兵的采访口述,揭秘抗美援朝峥嵘历程。电影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历时2年零9个月后胜利结束的峥嵘历程。战争激发了全国人民热火朝天的生产建设积极性,前方和后方相互激励、共同推进。“中国人民志愿军”成为坚强、不屈、勇敢的代名词,永远铭刻于世界战史。
观影的行列中,有来自附近工地正好休息的工人,有来自旁边社区的普通居民,观影过程中还会时不时互相讨论几句,没有一个提前离场。影片结束后,大家还在聊着片中提到的几位英雄人物。这次的经验让我们了解会馆播放电影题材的重要性,我们也会适时的添加纪实类的影片,控制好影片长度,并结合会馆的特点来放映,希望更多的职工和居民们可以参与选片和观影,期待上座率再次突破!
大家说
来观影的农民工大哥
“看到总工会牌匾就进来看看!正巧看到放电影,坐下来就全部看完了!在这里看这样的电影特别有感觉!”
1月湖州会馆精彩活动报名
请扫描左侧二维码
或点击“阅读原文”
点个 在看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哦